大地飘香八十载  灵叶千年益众生——记云南大益茶业集团

大地飘香八十载 灵叶千年益众生——记云南大益茶业集团

8阅读 2019-06-21 03:01 品牌

在中国茶界,曾有一个广为流传的说法,“七万中国茶企,不敌一家立顿”。时至今日,这个说法显然已经过时。随着近十几年来中国茶产业的快速发展,一批优秀茶企脱颖而出,扛起了中国茶产业的大旗,云南大益茶业集团(简称大益集团)就是其中的翘楚。

大益集团董事长吴远之

大益集团是一家充满对立与统一的企业。它历史悠久,其核心企业勐海茶厂已历经79年风雨,即将迎来80周年大庆;它追逐时尚,旗下大益茶庭致力于打造年轻人喜爱的茶饮新空间。它业务复杂,涉足茶产业、餐饮、医疗、金融、科技、地产、文化、教育等多个领域;它目标简单,所有业务均服务于普洱茶这一核心产业。它不失传统,线下2000多家专营店创造全球同类门店之最;它紧跟潮流,天猫旗舰店连续多年稳居中国茶行业销售额第一。用大益集团董事长吴远之的话说,大益或许不是一家巨无霸企业,但绝对是一家有故事、有情怀、有成长前景的企业。


有故事有情怀的勐海茶厂

1938年,正值抗战烽火连天的岁月,为实现实业报国理想,毕业于法国巴黎大学的范和钧和毕业于清华大学的张石城不畏艰险,远赴西南边陲云南勐海县筹建茶厂。1940年,勐海茶厂正式建成投产。这就是大益集团的起点。

勐海茶厂首任厂长范和钧是江苏常熟人,为北宋文学家范仲淹第27代孙。他领导建设勐海茶厂的过程颇为艰辛。其时,勐海的经济社会非常落后,当地居民刀耕火种,在竹子搭成的棚屋里清贫度日。当地原有大大小小的茶庄十多家,都属于私人手工作坊,生产水准低下,产销量有限。这种状况直到勐海茶厂的建成才得以改变。范和钧派人到印度学习茶叶栽培及制茶新方法,自海外采购了部分制茶机械,其中有当时中国第一次进口的拣梗机,开创了云南机械制茶的先河。

从1940年到1942年,勐海茶厂通过茶叶生产和贸易为中国抗战做出了自己的贡献。一方面,勐海茶厂大力发展紧茶生产,保持西藏供给,稳定了祖国的大后方。另一方面,勐海茶厂生产的绿茶、白茶等茶品源源不断销往国外,换取外汇支援抗战。

1942年,因日军轰炸,勐海茶厂被迫停产,直到1951年才恢复生产。

1989年6月,勐海茶厂注册“大益”商标。2004年,勐海茶厂民营化改制,吴远之率团队收购了长期亏损的勐海茶厂。自此,这个中华老字号掀开了新的篇章。

勐海茶厂现任厂长曾新生,是改制后第一批招聘进厂的大学生之一。他1998年进入安徽农业大学学习机械制茶,本科毕业后在华南农业大学继续攻读茶叶贸易专业研究生,2006年进入勐海茶厂工作。

勐海茶厂现任厂长曾新生

曾新生参与并见证了勐海茶厂改制后的大发展。

2006年,大益普洱茶被评为“中国名牌农产品”,并首次获得“有机”食品认证。

2008年,“大益茶制作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2011年,“大益”牌上榜“中华老字号”“中国驰名商标”,勐海茶厂被农业部等联合认定为“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

2015年,荣获“云南省人民政府品质奖”。

2016年,第三代发酵技术即微生物制茶法创制成功。

2017年,大益入选国家绿色制造系统集成建设项目,成为构建“美丽中国”的重要内容;入围首个“中国品牌日”CCTV中国品牌榜。

2018年,勐海茶厂被评为云南省2018年绿色食品十强企业;久负盛名的“大益”牌经典7542普洱茶(生茶),被评为云南省2018年“十大名茶”第一名。

经过十余年快速发展,勐海茶厂已建成花园式工厂,现代化和工业化水准明显提高,发酵车间大楼、成型车间新大楼、技术中心等基础设施相继建成并投入使用。与此同时,公司不断引进先进设备,推进工业化进程,如引进柔印印刷设备,先进的四色印刷加上食品级油墨的采用,使得棉纸的印刷品质与效率迈上新台阶;色选设备、静电拣剔设备和青、熟茶联装筛分生产线的引进,以及饼茶包装流水线、自动称量流水线、人工拣剔流水线、自动匀堆生产线的投产都为保障食品卫生安全,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劳动强度等提供了硬件基础。

筛选毛茶


压制成饼



自2009年以来,每年3月勐海茶厂都举办“品质月”活动,所有职工都会庄重地许下誓言,以实际行动恪守企业的品质生命线。曾新生说,作为普洱茶行业的领军企业,勐海茶厂历来将品质看作企业的生命之本,通过管理和技术进步不断提升产品和服务品质,致力于满足消费者不断变化的消费需求。


引领茶饮新潮的大益茶庭

在勐海茶厂门口,有一座漂亮的法式风格建筑,这就是大益茶庭勐海会员中心店。

大益茶庭,是大益这家中华老字号引领茶饮消费新潮的代表作。它是大益产业链的一部分,是大益集团在市场结构变化中,走向年轻消费者的大胆尝试。它以“星巴克”为对标,创造性地将茶与现代消费空间相结合,成为一种时尚的茶生活方式。

据大益集团董事长吴远之介绍,大益茶庭的概念,始于2012年,2014年率先在韩国首尔开设全球首家大益茶庭,结果一炮而红,大受韩国年轻人欢迎。2016年,韩国首尔第二家大益茶庭开业。同年,在上海设立大益茶庭总部,开设第一家亚洲研发中心,上海七宝宝龙店开业,从此大益茶庭的发展进入快车道。

上海绿地茶庭


勐海大益茶庭

勐海茶厂旁边的这座大益茶庭有三层楼。

一楼,是一处极具现代格调,涵盖了文化、休闲、饮食的创意空间。在这里可以品尝到各种创造性十足的新式茶饮。

除了令人眼花缭乱的普洱拿铁、普洱冰淇淋、海盐奶盖茶等新式茶饮之外,最出名的一款产品,叫“金普芮”。这是一款“萃取”的原味茶饮。味道的核心,依然是回味甘醇、口感柔滑的大益普洱熟茶。大益茶庭的研发团队从咖啡制备程序中寻找到灵感,利用半自动的可变压萃取机,配合专门研制的茶手柄,现场萃取出普洱茶的精华,浓缩成了一杯滋味浓郁的普洱茶为基底的创新茶饮。“金普芮”的诞生,是大益普洱与现代工业科技的完美结合。

勐海大益茶庭的二楼,是大益的产品陈列馆,收藏着大益历史上绝大多数产品,是大益辉煌历史的实物见证。普洱收藏界闻名的勐海茶厂印级茶、孔雀系列、88青,以及大益改制后的所有产品,这里应有尽有,任何一个普洱茶爱好者来到这里都会大开眼界。

勐海茶庭的二楼

大益茶庭的三楼,被称作奥秘厅,是茶行业首家数字科技体验互动式展厅,是针对青少年开发的普洱茶奥秘体验中心。在这里,VR、全息投影等高科技都将用来展示普洱茶的科学奥秘。如果一家三代人走进大益茶庭,相信他们会在不同的楼层找到不同的乐趣。

如今,大益茶庭在上海、北京、云南、韩国已经开设了十几家分店。由于空间和地域的差别,它们或许只有一层,或许只有两层,但年轻时尚的文化烙印一脉相承、清晰可见。正如大益茶庭宣传语所说,“过去大益茶是普洱茶的代名词;今天大益茶来到都市,定格大益茶庭,愿成为中国式新茶饮的代表。” 


掌握核心科技的大益七号院

在人们的印象中,古老的茶行业似乎与高科技很难沾边,但所有造访过大益七号院的客人无一例外地颠覆了这一印象。

大益七号院位于昆明经济开发区,全名为大益集团微生物研发中心,成立于2013年10月。由于普洱熟茶发酵的关键就是微生物菌群,所以七号院一直致力于普洱茶微生物资源的挖掘、保护、开发与利用,进而开发健康普洱茶产品,为未来大益集团服务亿级消费者的目标打下坚实的科技基础。

走进大益七号院,会产生巨大的反差感。古老的茶文化,在这里被细分到了分子的层面。七号院主楼正门外的茶多酚分子模型让人们感受到这里的专业氛围。普洱熟茶的原始发酵过程,在这里被拆分、打散并重新在各类精密仪器中进化重塑。流传在人们口中的那些普洱茶的口感、功效在这里都有专业、科学的解释。

大益七号院

这一切都来自大益集团“科技兴企”的理念。据称,大益集团每年按销售收入的3%-8%作为七号院的研发经费。

大益七号院现有专职研发人员40多人,他们大多年龄不到35岁,80%的人有硕士及以上学历,专业涉及微生物学、茶学、化学、食品营养学、电脑及机械制造等。七号院设立了微生物研究室、天然产物研究室、检测中心、中试工程化验证研究室、科技情报信息室、项目管理部等部门,投入巨资配置了大量高精密仪器,拥有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云南省普洱茶发酵工程研究中心、院士工作站等科研平台。

2018年3月,邓子新院士工作站在大益七号院揭牌。中国微生物领域顶级专家邓子新在揭牌仪式上表示,微生物研究与茶产业的结合有着非常广阔的发展空间,工作站通过开展一些行之有效的研究,可以将普洱茶的功能、功效进行扩大、升华,从产业化方面,引领普洱茶产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走向。邓子新希望能够不断深入普洱茶生产的环节中去,利用微生物、植物等方面的研究,抓住前沿科技与数据,推动普洱茶产业更加快速健康的发展,为广大消费者提供更多更好品质的产品。

大益在科技方面的巨大投入终于产出惊人的科研成果。2018年6月,大益首款高科技发酵熟茶益原素正式上市。

普洱茶的发酵技术,之前经历了两代。第一代为自然发酵,即在漫长的时间里依靠自然界各种微生物以及多变的自然环境使普洱茶自然陈化,这也是普洱茶“越陈越香”的原理;渥堆发酵是第二代,即通过温度和湿度控制,加速茶叶陈化过程,从干毛茶快速转化成熟茶。

大益七号院独创的“微生物制茶法”被称为第三代发酵技术。大益七号院采用高通量测序、大数据分析技术、纯培养技术、色谱层析技术、波谱检测分析技术等手段,对40余年“大益酵池”微生物进行研究,揭示了普洱茶渥堆过程中的微生物群落组成及其消长规律,掌握了适宜微生物生长的环境因子,如温度、湿度、溶氧等参数,并实现了优势、共性、有益微生物的可培养,历时5年,终于成功创立了“微生物制茶法”。

作为全球首款采用微生物制茶法制作而成的普洱熟茶,益原素带着科学的光环,成为市场上独一无二的创新产品。这款熟茶菌香明显、入口甜、无异杂味,富含小分子发酵茶多酚,口感柔和,保健功效突出,一经推出,广受消费者好评。


继先师绝学的大益茶道院

中国是茶的故乡,中华茶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不但包含物质文化层面,还包含深厚的精神文明层次。几千年来中国不但积累了大量关于茶叶种植、生产的物质文化,更积累了丰富的有关茶的精神文化,深入到中国的诗词、绘画、书法、音乐、哲学、美学、医学、宗教等多个领域。


在2017年10月由大益集团和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主办的“第五届茶境•国际茶文化交流展”活动上,中日韩三国茶道表演,成为茶境活动最为精彩的项目。此次活动的表演团队分别是来自日本的里千家茶道院、来自韩国的休静斋茶礼文化院以及来自中国的大益茶道院。三家表演各擅胜场、平分秋色,虽然理念不尽相同,却都让人赏心悦目。

2010年成立的大益茶道院尊茶圣陆羽为宗师,以传承中华传统茶文化为己任,以“惜茶爱人”为宗旨,以“洁静正雅”为美学纲领,以“守真益和”为修心法则,以“大益八式”为修持仪轨,形成了一套完整、系统的茶道体系,并且建立了教学、考试、评级等多项规范与规则系统。

茶道职业化是大益茶道院弘扬中华茶道的核心途径。以推行职业茶道师资格认证为手段,建立茶道师阶位秩序,为茶人提供终身研习茶道的平台。

茶修中心活动

大益茶道院自成立以来在全国及海外开办各类茶道研修班数百期,累计培养学员逾万人。他们深信,只有越来越多的茶道师的出现,才能肩负起弘扬中国茶文化的重任。

经过大益茶道院多年的努力,大益茶道已经打破了固有的常规,完美地结合了国内外多种优秀文化,走出了不寻常的道路。

2016年3月,中国茶修中心在勐海成立,致力于建设专业化、开放式及休闲体验式茶文化发展与传播平台,缔造高品质的茶道文化研习场所。

2016年8月,吴远之创立“茶道认知学”,茶道拥有了认识自我的一套理论,亦可推及成为一种人类认知世界和相应学科框架的学术研究方法。

2016年10月,吴远之撰写的首部福音茶道专著《茶席边的圣经》出版,中华茶道与基督圣道实现了完美融合。

2016年12月,大益首部茶庭剧公演,并取得圆满成功。茶庭剧是由大益茶道院首创的一种新型戏剧形态,其特色是将茶、庭院、戏剧三种元素相结合,共同打造一场茶道艺术的盛宴。

2018年11月,“2018大益职业茶道师大赛” 的大师赛环节在新浪微博进行了视频直播,全球300万人透过网络与现场的100多名新晋大三阶茶道师一起,关注着这场被称为“史上最难”的论茶对决……

吴远之表示,大益茶道,上承中华数千年茶文化之精髓,下开职业茶道师资格认证之先河,将传统文化和现代运作方式有机结合,承担起培养茶道人才、弘扬茶道文化、传播人文精神的历史使命。


行善要及时的大益爱心基金会

七十多年前,范和钧创办勐海茶厂是为了实业报国。

七十年多年过去了,“惜茶爱人”成为了大益不变的初心。

2005年11月,66名赶马人和99匹骡马组成的大益爱心马帮,驮着大益普洱茶,溯源历史印记,从勐海茶厂启程,沿着险峻的滇藏茶马古道,跨越4000公里,历时7个多月,抵达西藏拉萨和日喀则。沿途共筹集善款200多万元,捐建10所大益希望小学。

2006年8月,大益集团赞助《我的长征》,捐资1000万元设立“大益爱心基金”,为沿途贫困地区实施一系列兴教助学项目,援建了20所大益希望小学。

2007年6月,大益集团捐资200万元支持《祖国不会忘记》,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80周年,慰问红军老英雄、亲属及其所在部队,直接受益人群近万人,同时援建了2所大益希望小学。

这三次行走成为大益爱心公益的缘起。


为了更好的扶贫帮困、助学育才、奉献爱心、关爱社会,大益集团在2007年成立了云南大益爱心基金会,这是中国茶行业首家独立出资成立爱心基金会的企业。

吴远之说,“行善要及时,慈善也很美。” 

从2005年至今,大益爱心基金会在全国援建41所大益希望学校,帮助了2万多名孩子告别危旧校舍,走进宽敞明亮的教室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在全国24所大学建立“大益爱心奖学金”,奖励和资助近千名优秀及困难大学生顺利完成学业。

十多年过去了,大益的爱心公益之路,越走越宽,越走越远。

2017年初,为了顺应时代的变化和需求,大益爱心基金会开始构建有影响力的校园公益品牌,运用互联网思维、搭建信息化管理平台、完善内部和项目管理机制,聚焦校园公益和茶人公益,打造青年益工社示范校,推动茶人公益更上一层楼。

实际上,自2010年开始,大益爱心基金会就开始系统实施 “爱智美”公益项目:爱心茶室(爱)、茶道课程(智)、茶道艺术团(美),至今已在全国67所大中院校开设了爱心茶室,在83所高校开设大益茶道课程,在42所大学设立高校茶道艺术团,以及在70所大学成立青年益工社,为数十万大学生提供了爱心传递、公益实践和茶文化体验的平台。

在大益集团,茶不仅是一门生意,更成为一种对待生活的态度。在从事公益的过程中,那份源自传统茶文化的对生命质朴的感动和体悟,都汇聚成四个字——惜茶爱人。


“一跃千年”的曼班三队

在勐海茶厂厂长曾新生的微信朋友圈,每到春茶季,总会看到“上山收茶”的字样。上山收茶,不仅是大益茶多种产品的原料来源,更是大益“扶贫富边”的最好佐证。

近几年,勐海茶厂开始致力于“百企帮百村”精准扶贫工作。曾新生带领团队,成立了精准扶贫领导小组,并担任领导小组组长,以产业扶贫为突破口,帮助贫困茶农尽快脱贫。

布朗山的深处,有一个名为曼班三队的拉祜族寨子,是勐海茶厂精准扶贫行动的对象。这里仅有17户50多人。他们长期封闭,与世隔绝,生活极度贫困。

上山收茶的曾新生曾这么说,“曼班三队虽在著名的茶区布朗山,却种不出好茶。近几年来在当地政府的帮扶下,他们也开垦种植了大量生态茶园,但由于不懂种植技术,茶园产量低、毛茶品质差。” 

于是勐海茶厂结合自身优势,决定“扶贫先扶智”,以提高村民自身技能为突破口,让他们依靠种茶就能致富。

2017年8月的一天,曼班三队22位村民走进了勐海茶厂,参观了大益馆、生产车间、大益茶庭。此行让他们大开眼界。村小组支部书记扎坎激动地说:“有大益的热情帮助,我们脱贫致富的动力更足了。”除了让村民“见世面”,公司还向村民捐赠了18台割草机及杂草防护罩,并为他们开展茶叶种植、茶园管理、茶叶加工等方面的培训,让他们知道什么是好茶,怎样种好茶。

同时,大益还为曼班三队修建了茶叶初制所,现场教授村民茶叶初制技术,并与原料供应商、村委会签订了干毛茶采购三方协议,每年收购毛茶5吨左右。为增加贫困人口收入,勐海茶厂还优先为曼班三队村民提供就业岗位。

自此,这个之前几乎还处在绝对贫困状态的寨子,一跃变成了社会主义新茶村。


勐海茶厂的另一挂钩扶贫点——旧过村委会,有农户491户,全村共有茶园5567亩。由于长期缺少资金、劳动力等原因,自身发展动力不足,2014年全村还有一半农户处于贫困状态。于是,勐海茶厂将该村纳入原料收购范围,组织村民们交流学习、培训加工技术,保证了他们的毛茶销售渠道畅通,稳定了他们的经济来源。如今,旧过村委会的贫困户都脱了贫,过上了种茶致富的好日子。

因大益集团而种茶致富的,不只是曼班三队和旧过村委会两个村子。

勐海茶厂改制14年来,毛茶收购覆盖了勐海县9个乡镇,36个村委会,212个村小组,收购量占县内毛茶产量的一半左右。2004年至2017年,共收购毛茶11.8万吨,收购资金37.71亿元,惠及县内20多万茶农。截至2017年,已累计从勐海县的2978户、11693名建档立卡贫困户手中,收购了总价1.3亿元的毛茶3861吨,带动2693户贫困户、10539名贫困茶农靠种茶脱贫致富。

许多茶农说起大益对他们的帮助,无不竖起大拇指。“这几年市场价格波动大,当有的茶企向茶农赊购茶叶的时候,大益却始终做到了现款现结,而且从不随意降价,对我们的帮助实在是太大了。”茶农们如是说。

在2018年10月17日中国第5个扶贫日之际,勐海县成为云南省首批退出的15个贫困县之一。当天,大益集团董事长吴远之被云南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表彰为“社会扶贫模范”。

吴远之说,“茶有大益,不仅在于能促进健康之益,还在于通过产业带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为茶农谋利益,为群众谋利益。”

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版权,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转载请注明来源:东方文化杂志(ID:dfwh-hk)

上一页:判断熟茶的年份,可以从哪几个角度入手呢?

下一页:下关秘境邦东那罕大树小方片

相关阅读

茶友网
滇ICP备19006320号-4
滇ICP备19006320号-4